王培根:在2014年全县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的演讲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0-09 10:59:56字体大小:【
标签:

勤学知识 坚定信仰 注重修养

2014年全县大学生村官培训班上的演讲

王培根

2014915日)

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应县委组织部领导的邀请,给我这么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已走上了社会以及正在走入社会的青年朋友、青年干部们交流,在新形势下如何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和如何做好一名党和人民期盼的青年干部的问题。从2013618日开始,我们党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至今还没有结束。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党中央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大破“四风”,大力整肃党的作风,一大批贪污受贿的官员被拉下了马,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因犯大错结束了政治生命。作为一个跟随党几十年的老党员,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老同志,对于现在工作在这个形势下的青年干部是否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能否赶得上趟,我深深的担心和忧虑。今天,这个机会十分难得,如何能够适应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形势,我送给同志们三句话,十二个字,即“勤学知识,坚定信仰,注重修养”。我今天讲课的题目也是这三句话:《勤学知识,坚定信仰,注重修养》。

一、先讲第一个问题:勤学知识。

(一)为什么要勤学知识。

当今时代,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 的80%-90%。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坚持不懈地终身学习,才能够使用一辈子,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的、持续地释放能量。

(二)习近平同志谈勤学知识。

2013319日,习近平同志任国家主席不久,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习近平同志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

2013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2004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次专题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中,提到美籍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传统的工业文明,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性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

经史典集,也是习近平的阅读对象。14日,在中纪委全会上,习近平多次引用成语、典籍,如“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习近平在其他讲话中,则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或书中的故事、名句。“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20131126日到曲阜孔府考察,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2012年,习近平同志在与一些省部级干部聊天时曾对金一南将军著的《苦难辉煌》进行推荐,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谈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以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同志鼓励领导干部读书,“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2006217日,习近平同志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谈《多读书,修政德》。他说,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20095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说,“我讲三个观点:一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二是领导干部要读好书,三是领导干部要善读书。”阐释了对读书的深刻感悟。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读书原则和读书范围,那就是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他认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今年5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北京大学与该校师生一起欢庆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他发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形象在提到了“扣子效应”。他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同时,他还谈到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 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三)朱熹论勤学知识

朱熹,婺源人,宋朝著名的哲学家、理学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都有重大贡献。他有一首谈读书的诗,流传至今,成为经典。诗曰: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方形的水塘。鉴:镜子。开:打开,古时镜子是盖着的,用时揭开。

2、徘徊:原意是来回走动,这里是形容映在水中的天光云影不停地晃动。

一、二两句的意思是说:半亩大小的一块方形水塘,好象一面明亮的镜子,展现在人们面前;天光和云影都倒映在里面,随着水波在不停地晃动着。

3、渠:它,指方塘。那得;为何能够,怎么会。清如许:象这样清澈。

4、为:因为。源头:塘水发源的地方。活水:长流不停的水。

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说: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澈?就是因为源头上不断地有活水流来。

[赏析]

水塘虽然不大,但因为有活水不断地充实,就能随时地、清澈细微地映照出大千世界中不断变幻的天地万物。诗人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自己在看书学习时得到的感想心得,并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新颖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新发展。

这首诗是作者在读书中偶有所得时写的,构思新颖,风格独特。诗人用池塘不断有活水流入,才能保持明净清澈,映进天光云影来暗喻读书的重要。经常读书学习,思想才有“源头活水”,才能保持头脑清醒明澈。这首诗用通俗的语言形象地表明了一个深刻道理,很耐人寻味。

二、坚定信仰

1、什么是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上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做信仰。

2、如何坚定信仰?

提起信仰,人们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真正的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真正看重信仰的人绝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位哲人说得好:真正有信仰的人,他永远鄙视享受;一生追求享受的人,他永远没有信仰。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辩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中国哲学家、文学家林语堂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人得意时信仰儒教,失意时信仰道教和佛教。而在教义与自己信仰相悖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能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绝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唯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

3、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

去年六月以来,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以 “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要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兴密切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四种优良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要解决上述问题,共产党员首先就要解决信仰问题。

人为什么而活着,本质上是人应该有什么信仰。当今世界公认的有三大宗教,即三大宗教信仰;一是基督教信仰上帝,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原罪,只有上帝才能拯救自己。二是伊斯兰教信仰真主,认为今生虔诚信仰真主,后世就是天堂。三是佛教信仰菩萨,认为小乘佛法修度自身,大乘佛法修度众生。那么共产党的信仰什么?共产党信仰的是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共产党。

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信仰,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民,即全心全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也就是说人民是共产党人心中的“上帝”。信仰人民,这一信仰高尚而光荣,是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真实,而不是社会和历史的虚幻。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年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甚至生命,为着民族的独立解放,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富强,默默实现着这一信仰。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信仰人民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最终归宿。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使人民群众觉悟,去带领大家一起奋斗,我们就能最终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讲,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这才是顶层和终极的信仰。我们不反对别人信奉某种宗教,但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守党章,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

诚然,现在一些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说一套,做一套,有的甚至贪赃枉法,忘记了他的信仰,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基本经济、政治及文化制度与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不一致,相反,这是一些人脱离、背离及至背叛了党和政府的宗旨所致。

在一定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基督、伊斯兰和佛教教义有相通之处。但是,不论是哪种宗教,总是教导信徒放弃对现实幸福的追求,而求诸内心修炼,以达到安于现实和苦难;而马克思主义是教导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和变革,运用客观物质力量改变不合理现实,以实现现实幸福。一个是求诸内心,一个是求诸行动,前者是宗教信仰,后者是科学信仰,二者不应混淆。

三、注重修养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皆是修养较高之人。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一代伟人,其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之高,令人仰慕。一个人立身于世、成就大业,需要在加强修养中把牢方向、提升境界、涵养人生、树立威信、保持自律。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意在强调修养的重要性。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集中反映,修养好的人,容易博得他人好感而使人愿与其交往,并能够以良好的修养影响他人。“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言外之意,一个人待人处世的修养和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并不是靠自我吹嘘就能具备,更不是靠作秀所能得来的,而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修炼累积,并自然流露于一言一行之中。为人重视修身养性,方能受人尊敬。

那么,一个人都需要注重哪些方面的修养呢?我以为,至少要注重这七个方面的修养,即理论修养、政治修养、学识修养、道德修养、气度修养、纪律修养和人格修养。

1)首先是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我们俯仰天地、洞察人生、提升境界的思想武器。理论修养深厚的人才能够很好地探索自然、认识社会是、领悟人生,从而培育理性思维、提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具有大视野、大胸怀,真正了解宇宙之浩瀚、世界之多彩。相反,那些理论修养不高的人,看问题只会用静止的观点,眼界视野狭窄,思维层次不高,也就不能干好工作事业和实出发展进步。因此,理论看起来不具备物质性,但一经被人掌握,就会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

2)其次是政治修养。一些人可能认为政治很大很空,着不到边际。其实,政治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很具体很实在。试想,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知道工作为谁干吗?方志敏身陷囹圄志不改,江姐面对拷打心不动,都因为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政治修养。一个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对个人的前途充满希望,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积极为国家作贡献,这就是政治修养的最佳表现。

3)第三是学识修养。古人云:“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学识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没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在这个变化激烈、竞争加剧的社会就可能说不上话、干不成事,直至被社会淘汰。从一定意义上说,学识修养决定创造力,创造力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前途和命运。因此,学识修养不高就很难安身立命。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物质产品大为丰富,人们面临的诱惑和选择更多,也更加注重追求物质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重加强学识修养,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容易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因此,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应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4)第四是道德修养。判断人才以德为先、德才并重,是古今中外的一条共训。孔子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人的道德修养好了,“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平。如果道德修养这个根本混乱了,想治好“家”“国”“天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岳飞、范仲淹、文天祥缘何能青史留名?皆因为其道德修养境界高。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加强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5)第五是气度修养。说到气度,三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曾悲叹:“既生瑜,何生亮?”最终气病身亡,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要有气量。俗话说:“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好撑船。”一个人胸怀坦荡,思想境界便会更高远,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全身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做到无私无利。多些宽容忍让、少些斤斤计较,多些温言鼓励、少些冷语讥讽。对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不打击、不报复,不给脸色、不穿小鞋。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心,避免一盘散沙;才能专心致志搞工作,不遗余力谋进取;才能顾全大局,舍蝇头小利而创千古大业。

6)第六是纪律修养。现代社会条件下,庸俗关系学盛行,酒绿灯红的侵蚀加剧,人情干扰越来越严重,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修养,稍有不慎,就会冲破人生的底线,从而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甚至跌入深渊。因此,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两大环境下,以自律为核心的纪律修养对于保证一个人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至关重要。加强纪律修养最关键的是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法纪、敬畏工作、敬畏人民、敬畏组织。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保护高度警惕,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时刻筑牢自己的思想长城,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

7)第七是人格修养。正直的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人格高尚的人,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敞开。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畅行无阻,大受欢迎。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年夏天,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要招聘1名高级技术人员,待遇十分优厚,月工资20000元,年终还有不菲的奖金,每年还可以到国外度假一次,自然,报考者蜂拥而至。这样优厚的条件让王善诚工程师也忍不住参加了角逐。考场里十分闷热,但对于王善诚来说这些考题都是信手拈来。但当他做到第二张考卷的时候,两道令他头疼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一是您所在的企业或曾任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窍是什么?二是技术秘密是什么?”

这两道题对于王工来说并不困难。可王工手中的笔却始终高悬着,捏来捏去,迟迟落不下来。多年的职业道德在约束着他:厂里的数百名职工还在惨淡经营,我怎能为了自己的优厚待遇而砸大家的饭碗呢?

他良好的职业操守促使他毅然挥笔在考卷上写下4个大字:“无可奉告。”王善诚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家里走去,进门后妻子一再追问,他才道出了答题的苦衷。全家人默默无语。

正当王工连日奔波另谋职业之际,外商独资企业竟然石破天惊发来了录用通知。王工技压群雄,白卷夺冠,众议纷纷,成为这座小城的一大新闻。

原来,外商是用这道题来考验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品质。如果王善诚跨过了人格这一步,那谁还敢用他呢?

一个人,无论面对多大的利益、多么难以抵制的诱惑,都千万不能出卖自己的人格。如果一个人过分地追逐名利,将会败坏他的才能,毁灭他的品格,使他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来。

所以说,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高尚的人格。无论我们现在是个什么职业的人,都要切记:应该做一个不出卖自己人格的人,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一个受大众欢迎并被大众所尊敬的人。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对我的尊重和支持,衷心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