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的本质是价值观问题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3-26 20:49:20字体大小:【
标签:

    近日读中国近现代史发现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并且觉得故事对党员干部作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个是让习近平总书记有“剜心之痛”的甲午战争前的故事,内阁总理大臣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之前,视察过北洋水师,当时的北洋水师其实是外强中干,为了在中堂面前显示自己的威力而不惜掩人耳目、制造假象使李鸿章误以为中国的北洋水师已经到了亚洲顶尖水平,但甲午海战的结果却狠狠扇了所有人一耳光;另一个故事是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在西安和延安所看到的情景,陈嘉庚在西安会晤蒋介石时发现所听言词下面掩盖着奢侈、腐败,所见发现达官贵人花天酒地,挥金如土,连行政院长孔祥熙都开起宾馆酒店,而监察院却不过问,同年在延安会晤毛泽东主席吃饭时餐桌上最贵的菜就是一碗鸡汤,还是村民听说毛泽东主席有贵客来了,主动把还在下蛋的母鸡杀了送来的。后来这两种作风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西安作风”和“延安作风”,他们的结局大家也知道。
    古人说言为心声,相由心露。其实个人作风也是如此,既反映个人的心态,也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好的社会风气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追求,坏的作风反映的则是消极堕落的心态和扭曲的价值追求。我们在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作风,如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追求金钱做出了很多荒唐事,为人达到了一毛不拔的“境界”,这是一种作风;《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为了追求功名同样做了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以至于在考上功名的时候发疯,这也是一种作风。因此,作风问题的本质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作风的好坏就反映出党的价值追求和党员的人生追求。执政党一员的作风问题绝不仅仅是反映党员干部个人的小节问题,而是反映我们党的作风问题和价值取向问题,并且还将引领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
    良好的作风需要好的价值观孕育。作风问题的本质既然是价值观问题,那么价值观则是良好作风的源,没有好的价值观作为支撑,培养良好的作风则会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古话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干部作风问题的首要问题。党员干部的价值观比普通群众的价值观必须要高尚,因为每一名党员都曾经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其事的宣过誓,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既要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又要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价值观,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是我们价值观的牛鼻子,任何时候都应该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这既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我们面对形形色色考验,稳坐钓鱼台的“定海神针”。
    良好的作风需要好的制度监督。伟人靠自觉,凡人靠监督。惰性是每个人的天性。良好的干部作风,坚持一天两天可以靠自觉,长期坚持则需要外在的力量加以约束。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看似是一场清廉与贪腐的斗争,实际上就是两种作风的斗争,这种斗争体现在党内的斗争。当时的西安作风和延安作风的斗争则是体现在党与党之间的斗争,但斗争的激烈性并不比当年减少。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监督机关,既要抓大事,也要抓小事。中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党内的公检法,纪检工作也不是抓小偷,主要职责是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作为依照纪律监督党员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善于在干部出现苗头性的不良作风上多一些善意的提醒,组织上对干部既要多一些人文关怀,也要有一些严肃的教育。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不会因小失大,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良好的作风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如果说扭转不良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场攻坚战,那么共同维护已经取得的成果则是持久战。党的好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既靠大家精心培育,也靠大家共同遵守。这里面既涉及到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底线,也体现着党员干部崇高的品德。长期以来,我们党及党的干部始终能够取得一系列胜利,就是靠着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信仰体现在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从入党那一刻起就立下了大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就是能够持之以恒,始终不渝的忠诚自己的政治信仰,共同来维护党的最高奋斗目标,认真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党员,共同履行党员的基本义务,不搞特殊,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吴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