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根:“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07-24 16:56:16字体大小:【
标签:

 王培根

(2015年7月24日)

同志们:

大家好!应领导的邀请,今天,我主要想给大家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伟大理论的感悟和感想,把我学习的体会和大家作些交流和沟通。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三严三实”是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在这个大题目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的体会。一是“三严三实”是对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出的新要求;二是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三是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为官用权;四是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干事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4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力度、坚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三严三实”言简意赅而又内涵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丰富了管党治党的思想理念,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三严三实”是对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提出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是着眼于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首先,应当肯定,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总体上是适应的,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后,党风政风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新的气象。但也必须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还没有根除,无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还是党员干部自身,都存在不严、不实的问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虚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求不严,常常是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有的执行中央政策打折扣、搞变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盛行,组织涣散、纪律松驰,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党员干部目无组织纪律,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心浮气躁,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特权思想严重,滥用手中权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等。可以说,要求不严的问题、作风不实的问题,是党员干部不良作风的突出表现,也是作风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三严三实”,切中了作风之弊的要害,把准了作风建设的命脉,抓住了改进作风的关键。

 “三严三实”要求,着力点就在一个“严”字、一个“实”字。“严”字蕴涵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严肃的政治追求,是完善组织生活、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严格的组织原则,是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等严明的纪律要求。如果离开了这个“严”字,就会导致信仰迷失、组织涣散、纪律松驰,最终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实”字蕴涵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世态度,如果离开了这个“实”字,就会导致脱离实际、图做虚功、贻误事业,最终失去民心民意、失去执政基础。“三严三实”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做到严实结合、融为一体。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履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

二、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对党员干部来说,修身做人就是要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做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像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出的,那样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每一名党员干部在修身做人上,就是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有更高的觉悟和境界,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展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修身做人就要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现实当中,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失德现象严重,台上道貌岸然、台下乌烟瘴气,戴着假面具、成为“双面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我们必须懂得,当了官不等于品行过关,职务高不等于境界就高。一定要把立德、修德、践德作为终身课题。立德,首先要明大德,就是理想信念这个大德。一个党员干部过得硬,首先理想信念过得硬,缺失精神之“钙”的干部迟早会出问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把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作为终身追求,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而出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掉共产党人的灵魂,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铸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刻骨铭心。要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在弘扬社会正气上作出表率。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就应当严格律己,从而努力战胜自己。人们常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党员干部如何做到这个“特殊”,一方面,要自觉在改造主观世界观上下功夫,就是自己管得住自己,常思“严”之益,常念“纵”之害,防止精神沦陷、“自己扳倒自己”;另一方面,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改造自己,面对大千世界能够守得住操守。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到基层一级,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到矛盾多的岗位,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意志、砥砺品质,在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培养“三严三实”作风。当前,要注意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引导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精神改进作风,反对假大空、杜绝庸懒散、力戒私奢贪,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慎独、慎微,是古代先贤修身的好传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加强自身修养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独”字、一个“微”字。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之时能够反躬自省、谨言慎行、一丝不苟。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往能够遵规守矩,但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能不能做到始终如一?这就要看慎独的功夫了。现实中,有的人常常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总抱着侥幸的心理,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有神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慎独作为一种操守、一种品格、一种风骨,让慎独的意识像影子一样伴随左右。所谓慎微,就是要在细微之处能够保持警惕、警觉、警醒,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小节上把持不住,就会“温水煮青蛙”,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我们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警醒自己、鞭策自己,防微杜渐、警钟常鸣,严防一念之差、一时糊涂,严防不知不觉变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为官用权

领导干部与老百姓的区别,就在一个“权”字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为官用权,重要的是解决好如何看待权力、如何用好权力的问题,确保手中权力的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

如何看待权力,实质上是权力观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权力观。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到领导岗位上,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是一种信任、一种重托。越是职位高、权力大,越要牢记权力的本质。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一旦当了大官、挣了大钱、出了大名,就昏昏然、飘飘然,就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为所欲为,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无所顾忌。实际上,权也好,钱也好,名也好,都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鲜花也会带来罪恶,既会带来荣誉也会带来镣铐,既能把人推向高峰也能使人跌入深渊,关键在于怎么对待。因此,我们对待权力问题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就是人民公仆,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归根到底是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机会、岗位和平台,纵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

如何用好权力,本质上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的问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当他得知儿子看戏未买票,便严厉训斥并责令他拿钱到剧院补票;女儿中学毕业,被安排到食品加工厂腌咸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权力如火,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则引火烧身。我们要深深懂得,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为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决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

为官用权,能否抵住诱惑是一个躲不开的问题。当上干部手中有了权力,奉承、追捧的人会多起来,攀交情、拉关系、请客送礼的人也会多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有多大魅力,实际上这些人是冲着你手中的权力来的,表面上对你恭敬有加,实际上心有所求,甚至暗藏玄机、设下陷阱。一步很短,一生很长,有时一步走不好就毁掉一生。党员干部为官用权,一定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面对金钱,一定要谨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别来当官”的告诫,不起贪恋之心,不取不义之财;面对美色,一定要洁身自好、严守操行,不能沉湎于美色而道德沦丧、自甘堕落;面对亲情,一定要吃透严是爱、宽是害的辩证法,不能因循私情而违背原则;面对朋友,一定要把握分寸、谨慎交往,不能因哥们义气而丢掉党性。总之,就是要讲原则、守底线,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运行,才能正确行使,才不会发霉变质。现在推行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正在积极推进的决策公开、管理公开、结果公开等,都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保障,这些都需要我们干部来带头执行、贯彻落实。应当说,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值得信任的,但信息代替不了监督,自律代替不了他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是合乎规律的经济新常态,党员干部在严格的约束下为官用权也是回归本来的作风“新常态”。我们干部要习惯于在监督下用权,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不断增强免疫力。

四、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干事创业

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就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邓小平同志在“文革”结束后再度出来工作时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展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宽广胸襟,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光辉典范。

事业观、政绩观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干事创业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成效。现实当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沉溺于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把工作当作谋取功名利禄的跳板;有的热衷于大干快上、装点门面,表面上看干了不少事,其实背后的问题不少;有的为了能够短时间内出政绩,不顾实际、不择手段,等等。这些表现,究其根源是事业观、政绩观上出了问题。事业观和政绩观问题,归根到底是“为谁干事中、怎么干事”和“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的问题。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严谨科学决策,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决不搞虚政绩、假政绩、劣政绩;坚持用群众的观点对待事业、看待政绩,一切为群众着想、为群众而干,使干事创业的过程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过程;坚持用历史的观点来对待事业、看待政绩,树立功成不必有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搞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敢于担当,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当官就要担当、当官就要尽责,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着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后退,那就没有资格做党员干部,更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现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小压力和挑战,尤其需要有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勇气,有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突破发展中的瓶颈。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纪律约束不断加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倾向,这与党性党风的要求格格不入。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遵守规矩不能无所作为。要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对那些为官不为、为官不勤、为官不廉的现象,对那些工作飘浮、弄虚作假、胡乱作为的问题,要敢于批评、敢于碰硬,鼓励党员干部多干事,多作为,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要求。他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的精神风范,要求全党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求真务实就是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反对不良作风,不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作风不正。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急”的问题、“浮”的问题、“虚”问题,“急”就是急躁、虚与委蛇。一些人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总想一举成功、一夜成名,一镢头挖出一口井。一些领域的工作本来思路很好,就是因为没有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抓落实,结果成了“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这些都违背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都是干事创业的大忌。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干事,不信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那些看准了的事情,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抓到底,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

今天就讲到这里,不对的地方请提出批评,谢谢大家!